编者语
本文作者曹里,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她的两篇SCI文章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被拒稿、重投、大修,最终成功发表在Psychology, Health & Medicine (JCR心理学三区)和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 (JCR护理学一区)上。
2020年7月15日,我历经10个月的投稿工作终于取得了成果,心中的不安和担忧也终于尘埃落定。
投稿文章的研究内容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躯体化症状与焦虑、抑郁的转化关系,研究数据来源于我在心血管内科实习的住院患者。为了得到合理的研究设计,我调查了近一年的住院心衰患者,从而获得了大量的临床数据。时间追溯到2019年5月8日,临床实习结束,我专心投入到论文准备工作中。由于部分数据分析无法应用SPSS完成,我不得不学习结构方程模型和R语言来实现。这两者都是我从未接触过的领域,面对巨大的挑战,我非常郁闷,但一心想要解决这个难题,于是问知乎、搜百度以及查阅大量的文献,最终如愿渡过难关。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完之后,是论文写作及投稿阶段。由于写作是直接写英文,进度较慢,经常写到词穷,只能研究参考文献,模仿格式写下去。
论文初稿经过Grammarly初步检错,且得到了导师的认可。和导师讨论后,决定先将论文投稿至Psychosomatic Medicine(JCR心理学一区)。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就收到了拒稿通知,我第一反应是怎么拒绝得如此快!编辑一针见血指出我的研究设计是横断面调查研究,不适合他们期刊。接下来几天,我火急火燎地修改完投稿格式后,将论文投至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JCR精神病学二区)。三天后,再次收到了拒稿邮件,编辑建议我选择另一个期刊(第一次投稿的期刊),我果断放弃了这个建议。
9月19日,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在Psychology, Health & Medicine(JCR心理学三区)上提交了论文。自此之后,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一开始每天关注论文的审稿状态,之后心态慢慢变得平和,不再刻意地关注。一周后,我再次登录期刊网站,惊喜地发现文章已经进入了同行评审阶段。但没想到的是,这次同行评审持续了整整7个月。
2020年5月12日,我终于收到了论文审稿通知,编辑反馈文章需要大修,并提出近20条意见。我按照意见逐一进行修改,针对审稿人提出的语言问题,导师向我推荐了埃米编辑的论文润色服务。他们的工作效率很高,四个工作日就给了我反馈,对文章的修改非常仔细。而且随时可以联系到他们,真的很安心。7月10日,我将修改稿件再次提交到期刊。五天后,收到编辑回信,当看到I am pleased to informed you that时,我激动得就要跳起来。在第一篇论文投稿后不久,我便准备第二篇文章。因为前期文献回顾发现,众多同一类型的研究的结论不一致,于是想到对这些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从而得出最终的结论。在PROSPERO网站注册编号后,紧接着进行文献筛查、质量评价、数据综合等。经过2个多月的论文写作及反复修改,导师认为论文已达到投稿水平。一开始,我对这篇文章充满了信心,自认为是一个不错的研究成果,和导师讨论后,决定投稿至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 (JCR护理学一区)。投稿的第二天,文章就进入了同行评审阶段。一个月后,导师告知我文章有审稿消息了!我立马打开电脑查看编辑给出的最终意见。当看到Major revision时,我长舒一口气。两位审稿人的意见有好,也有尖锐。心情喜忧参半,喜的是文章得到了修改的机会,忧的是有些意见较尖锐,不好回答。
一个月以后,论文的大修工作终于完成,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相比第一稿有了明显的提高。自认为文章应该没有语法问题,便将修改稿件再次提交。5月23日,收到二审意见,编辑指出图表还存在一些问题,并再次强调文章需要经过母语为英语的专业人士的编辑。鉴于上篇文章在埃米编辑良好的润色体验,我再次选择了埃米编辑的论文润色服务。二次返修稿提交后大概一个月左右,我终于收到了文章accept的邮件。现在仔细回想,若是我一审返修时重视了编辑提出的语言问题,对文章进行语言润色,文章可能提前一两个月就接收了,不至于浪费很多时间。因此,在投稿之前对文章进行语言润色非常有必要!两篇SCI论文从开始投稿到最后被接受,经历10个多月的时间。期间,有对写作的不自信,有等待的煎熬,还有文章被接受的欣喜。我曾认为发表SCI论文是难以想象的事,现在回想,只要敢于去做并坚持下去,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发表SCI论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第一,选择一个有创新点的研究主题。这需要前期阅读大量的文献,特别是要精读高质量的相关文献。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对研究课题的现状有了清晰的认识后,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引申,就可支撑论文的创新性。以我的研究为例,文献回顾发现既往的研究对抑郁是否为心衰发生的危险因素的结论不一致,我的研究创新点在于对这些研究进行系统评价、数据综合以得出最佳证据。第二,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作为一名科研小白,我深刻体会到,发表SCI论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比如,实验进程不顺利、处理数据遇难题、文章撰写没想法等。这些困难不仅令人焦头烂额,且易使人产生强烈的抵触感以至于想放弃。而解决焦虑的最好办法是去做让你焦虑的事情。我们必须以理解、接受和适应的心态正视困难,相比于逃避,坦然地接受困难并解决它反而更有意义。第三,细节决定成败。在论文投稿之前对文章内容质量做好充分的检查,以保障文章内容充实、逻辑清晰、结果可靠。此外,还需对文章的语言表达进行修改润色,避免因语法错误、语句歧义等问题给审稿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更避免了因“低级错误”而被拒稿。第四,重视审稿人提出的每条意见。对审稿人提出的意见,我们最好都虚心接受,尽量按审稿人的意思修改。对审稿人提出的问题最好都一一回复,且回复的态度要诚恳,对于实在无法回答的问题,要解释原因。另外,审稿意见里指出的语言问题不可忽视。鉴于我第二篇文章一审大修后,自认为语言没问题就将论文提交。所幸编辑友好的给了我二次修改的机会,再次强调文章要语言润色,否则会直接拒稿。最后,希望科研同仁在遇到困难时都能坚持下去。相信我们在科研之路上越走越顺利!
[1]Somatization disorder mediates the association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ith functional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2]Depress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developing heart failure: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